高铁的时空压缩 | 超·中国①
在第二届苏州国际设计周上,《城市中国》以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高铁古今两个基础设施为线索,绘制了四幅长画轴,作为“超·中国”展厅内参观的主动线。时值京沪高铁通车十周年,《城市中国》将画轴上的内容,结合展厅内其他装置作品、策展过程中的材料、过往期刊的研究,以系列短文的形式再次推出。
今年是京沪高铁通车十周年,也是京杭大运河北端通惠河开凿730周年。作为高铁和运河的北起点,北京开创了国内各层级的轨交建设。
1969年10月1日,北京地铁一号线开通,北京也成为东京之后第二座有地铁的亚洲城市。1971年1月15日,一号线正式向公众运营。
北京地铁乘车票,1972年(Courtesy/997788.com)
2008年8月1日,京津城际铁路通车,开启中国“高铁时代”,北京南站也在同一天启用,成为国内“首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”。
几乎同一时间,2008年8月6日,北京市郊铁路S2线开通运营,成为国内第一条市域(郊)铁路。S2线改造自原国铁京包铁路和康延支线。
S2线上的老青龙桥火车站已经成为京郊一处旅游打卡点(图片来自网络)
中国高铁一日千里,正剧烈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的时空版图。《城市中国》076期“高速铁路在法国”一文中,展示了以巴黎为中心,在高铁的作用下的时空变形地图。法国北部、东部,以及东南马赛方向与巴黎通行时间改变最多,因此扭曲变形最明显。
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交通专题包,附送画轴胶带纸
法国高铁时空压缩图 (1981-2011)
与法国相似,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,决定了在交通路网上,表现为权力中心向周围放射的结构。由北京出发向全国延伸的高铁线路四通八达,也使得国土空间产生了不均质的时空压缩。
《城市中国》统计以北京为中心往返全国省会及部分主要城市、边疆城市的最短轨道通行时间,经过数值调整,绘制出中国版的时空压缩效应图。变形处理后,中东部地区坍缩成一团,而边疆、海岛仍普遍遥远。人们的空间地理、心理认知变得进一步扭曲。
中国高铁时空压缩示意图(修订版)
中国高铁时空压缩图展示现场(摄影/宋敖)
但仅凭一张图难以展示都会区域范围的真实情况。西南离市中心80公里的野三坡,从北京西开出的普通车需要近三小时到达。往承德方向虽然高铁纯通行时间压缩到一小时内,但作为始发站的北京朝阳配套交通未同步,以致“省下的时间又浪费了”。从北京站到承德站,普通火车仍需晃四个半小时。
北京朝阳站评论页(百度地图)
位于通惠河附近的北京东站,目前承担副中心线、东北环线(尚未开)、承德方向的少量班次。站房待改造升级。(摄影/宋敖)
这里就牵出一个大问题:在城市尺度上的地铁(0-30km),和国土空间尺度上干线铁路(100km-)之间,中国轨道交通在市域(郊)铁路尺度上(30-100km)出现了漏洞。作为首都和国家中心城市,北京凭借高铁+互联网,其虹吸越来越明显。但受限于市域(郊)铁路滞后,没有形成都市圈效应。
因此,假如把中国版图比作一块桌布,在压缩变形后,那些中心、区域城市的周边,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褶皱和山峰,作为干线铁路压缩之后的剩余时空堆积起来。
中国城市素有借大型节事活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。京张冬奥会即将来临,这将是对北京市郊通勤铁路网的一次阶段性检阅。北京市领导说,要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,打造城市客运动脉,发挥像东京“山手线”一样的作用,激活城市新的发展廊道。
北京市域(郊)铁路示意图(公众号:铁路建设规划)
从“五纵五横”到“十纵十横”,中国高铁里程从0到超三万公里。在国土空间的意义上,中国交通几乎做到极致。下一步,则是在“打造轨道上的XX都市圈”的新历史阶段,进行市域(郊)铁路补完计划。除了基建,法国的各种都会区域行政改革,也能为打破中国都市圈建设中的行政壁垒提供经验。上海交大的陆铭也指出,需要成立跨区域的类政府机构,以公司化运营的方式来解决具体建设问题。
文/宋敖
本文所述画轴相应展示
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@urbanchina.com.cn
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,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,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。
email:00urbanchina@urbanchina.com.cn
微博/ 豆瓣:城市中国
App: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
官网:www.urbanchina.com.cn